为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感受“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帮助青年学生不断提升社会化能力。7月6日至7月10日,康复技术系“不忘非遗文化根 推动乡村振兴行”三下乡实践小分队在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康复技术系张肖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踏寻非遗足迹、挖掘非遗文化、讲好仁寿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大美仁寿,天梯行——第一站志愿团队到达仁寿县家喻户晓的天梯,其雄伟高大,是仁寿的“客厅”,在人们心中,已成为仁寿人世世代代奋斗不止、步步向上的精神象征。从山脚到山顶的攀爬中,志愿者们一步一个脚印,站在天梯观景台俯瞰,仁寿县城市风情一览无余。在登顶过程中,志愿者们通过采访调研、分发购物袋的形式宣传了此行三下乡的目的、了解了当地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程度,感受当地人对家乡文化底蕴的自豪感。
百年梨乡,品梨膏——第二站志愿团队到达曹家村百年梨乡,当天恰逢曹家雪梨文化季活动,志愿者们纷纷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了雪梨的包装过程,在感受一颗梨从“树上摘下-精选好果-精品包装-售卖”的层层把控要求中,大家切身体验到了过程的不易,同时也敬佩当地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下午,在曹家镇梨树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军书记的分享中,志愿者们了解梨乡的非遗美食——梨膏,学习观摩梨膏的历史发展和制作过程,曹家梨膏谨遵百年古法,做到不加一滴水,不加一颗糖,百分之百纯梨熬制,正是这份对古老工艺的坚守与传承的初心,成就了“曹家梨膏”的百年美誉。
匠心传承,悟陶艺——高温酷暑持续在线,志愿队伍步伐不止,第三站继续前往眉山市仁寿县陶艺传习基地感受陶艺氛围,品陶艺文化。陶艺是一项历史悠久、传承久远的传统技艺,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传承过程中离不开世世代代手艺人的匠心锻造,蔡中云、伍碧英就是其中两位陶艺坚守者。非遗项目仁寿陶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蔡中云老师耐心地给志愿者们讲解陶艺的历史、发展,蔡老师还教授了陶艺的制作过程以及捏泥的手法和技术,大家上手体验捏泥和拉坯的过程,感受陶艺制作、成型的不易。志愿者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陶艺制作的每一步都在考验人的耐心、毅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随后,仁寿陶艺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伍碧英老师向志愿者们讲述了她与陶艺的故事,二十多年以来,为了传播传承仁寿陶艺文化,她始终坚守着初心,成功将仁寿陶艺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传播发扬光大。志愿者们切身感受到传承人们的伟大和无私,能用内心的坚持,时间的积累,诠释那份“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的坚守精神和文化自信。
非遗技艺,芝麻糕——第四站,志愿团队继续前往眉山市仁寿县张三芝麻糕工厂探访和实践。在负责人彭老师的讲解下学习张三芝麻糕的发展历史,参观张三芝麻糕的制作过程,品尝张三芝麻糕的独有风味,这一块块色鲜味美的芝麻糕,浓缩着仁寿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也是手艺人们对家乡味的延续。傍晚时分,志愿者们在仁寿县英雄广场进行芝麻糕文化及疾病健康宣传,同时教授当地人练习强身健体的太极拳,将日常所学融入到此次活动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
仁寿记忆,百步梯——实践小分队最后一站踏寻百步梯文化仁寿的历史、名人、老照片、黑龙滩精神等珍贵文化,都被镶嵌在石梯两侧的墙上,留住老一辈仁寿人的青春记忆,承载以史育人的重任,志愿者们行走在台阶上抬头看瓦,低头瞧石,一步一驻足,一眼一故事。迎着骄阳、一步一台阶踏寻仁寿的时代记忆,时代记忆在熠熠发光,文化传承的种子也在逐渐萌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精心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责无旁贷,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本次活动,志愿者们感悟了仁寿非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川护学子们将继续加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讲好非遗故事,弘扬非遗文化,让文化自信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力量。未来之路,志愿者们也会像非遗传承精神一样,在自己热爱的康疗之路上始于初心、忠于坚持、全力以赴!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谱写新的时代篇章!